你的位置:香港联华证券-股票配资入门平台 > 股票配资入门平台 >
美股杠杆 俘虏魏王豹后,刘邦随即临幸了他的妻子薄姬,周勃:她挽救了大汉
发布日期:2025-05-06 21:32    点击次数:54

美股杠杆 俘虏魏王豹后,刘邦随即临幸了他的妻子薄姬,周勃:她挽救了大汉

前言美股杠杆

公元前205年,刘邦俘虏了背叛他的魏王豹,而魏王豹后宫的女人也都被送入了织室。

当时,有传言称在魏王豹的后宫中,有一个“身负皇命”的女人--薄姬,刘邦知道后,找到并临幸了她,但没过多久便将薄姬抛到了脑后。

然而,不受宠的薄姬,不仅凭着自己的聪明,从吕后的阴谋中脱身而出,还培养出大汉最有才的帝王,那么,薄姬究竟是个怎样的女人呢?

薄姬

众所周知,薄夫人,也就是汉高祖刘邦的女人薄姬,也是文帝刘恒之母。

据记载,她生于秦代,其父亲是一个吴国人,与原来魏国宗室之女私通,便有了她,不久之后,她的父亲身死。

此时,六国已经被秦国所灭,始皇统一天下,薄姬就是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。

直到秦二世身亡,天下诸侯纷纷反叛,六国大有死灰复燃之际,正好此时魏豹起兵,自立为魏王,薄姬之母原本就是魏国人,她得到这个消息后,便萌生了送女儿进宫的想法。

于是,薄姬之母为了荣华富贵,将女儿送到了魏王身边,又以“当生天子”的预言,拿捏住了魏王豹。

说起这个预言,其实是薄姬之母曾经带着她去找“第一女相师”许负相面,许负一眼看出,薄姬的命格贵不可言。

而当魏王豹知晓这个预言后,心中也泛起了涟漪,原本他是依靠着刘邦的,但是现在既然自己得到了薄姬,便觉得自己也有帝王命。

于是,魏王豹背叛与刘邦的结盟,暗中与楚国联合,但他没想到刘邦靠着韩信、彭越很快便占据了上风。

刘邦立马腾出手教训了关键时刻投敌的魏豹,并俘虏了他,灭了他建立的魏国,至此,魏王豹的帝王梦也终成泡沫。

刘邦建立大汉后,之前魏王豹的女人也被送到了织室中劳作,成了汉宫织女。

刚好有一天,刘邦来到织室,见到了薄姬,可能是一时兴起,便下令召薄姬进宫,临幸了她,但是刘邦仅仅宠幸了她一次,便将她抛之脑后。

一年的时间里,薄姬再也没有见过刘邦,薄姬在刘邦众多美貌的姬妾中,不算美人,刘邦将她晾在一边也是情理之中的。

不过,还好薄姬年轻的时候,有两个要好的朋友,她们三个人早就约定好了,不论她们三个人谁先发达,绝对不能忘了剩余二人。

刚好,刘邦前后临幸了薄姬的姐妹两个,她们二人在与刘邦交谈的过程中,偶然说起她们三人年轻时候的趣事。

刘邦心生恻隐之心,当日便传召薄姬侍寝,如此机会,薄姬岂会再浪费,当她见到刘邦的时候,她说:“昨夜我做了一个梦,梦见一条龙趴在我的胸口上。”

刘邦一听便笑了,说:“这可是好兆头啊,我愿意成就你。”于是,仅这一次,薄姬便怀上了刘邦的孩子。

汉高祖五年,薄姬生下了一个儿子,取名为刘恒,可能是刘邦也觉得厌烦了,自从刘恒降生之后,他没再临幸过她,终日里,薄姬只有儿子刘恒相伴。

虽然宫中时日难以度过,但好在儿子刘恒聪明伶俐,格外懂事,薄姬心中有了一丝安慰,将全部的感情都倾注到这个儿子身上。

周勃:她挽救了大汉

福祸相依,薄姬不得刘邦宠爱,也为她后来“逃出生天”奠定了基础。

要知道,刘邦在世的时候,虽说吕后与他是患难夫妻,但是年老色衰,慢慢失去了刘邦对她的宠爱。

这个时候,年轻貌美的戚夫人上位,一度凌驾于吕后上,吕后如此骄傲的一个女子,怎么会忍受如此屈辱,因此怀恨在心。

公元前195年,刘邦病逝,吕后掌权,第一件事便是处置了所有跟她对着干的朝臣,以及汉高祖宠爱的姬妾。

戚夫人自然难逃一死,要知道她们不仅有夺夫之恨,更有权力相争的恨。

想当初,戚夫人曾生下一子,名叫刘如意,刘邦很是宠爱,在他10岁的时候,便亲封为赵王,大有超过太子刘盈的意思,这让吕后怎能不恨。

于是,戚夫人被吕后做成了“人彘”,薄氏母子听说后,在后宫中更加谨小慎微,谁也不敢得罪,被欺负只能忍。

终于,刘恒被封为了偏僻之地的代王,薄姬也跟随他前去封地,他们母子用多年的“透明”才换来了如今的生路。

公元前180年,吕后辞世,大臣们纷纷筹谋皇位的继承人选,首先便是齐王刘襄,是刘邦的嫡长孙,按照道理来说,应该立为下一任的帝王。

但是遭到了大臣们的一直反对,众人皆认为不可再次助长吕氏家族的气焰,因此将刘襄隔绝在外。

此时,有人说刘邦的姬妾薄氏,早些年便十分敦厚,其子代王刘恒多年来在封地谨守本分,实在是皇帝的上上人选。

于是,周勃、陈平等朝中大臣便亲去山西太原,迎接刘恒称帝,但是郎中令张武认为此事不可信,请代王小心应付。

代王也拿捏不准,只好找到其母亲薄姬商量,薄姬小心谨慎了一辈子,也是不敢妄言,不过她想起了多年前女相师为她占卜的预言,便决定找人在占卜一番。

没想到,占卜师看着刘恒当即便说:“不得了,你命中注定做大王,要像夏启继承大禹那样,承继大业。”

刘恒心下开始思索,后又派人前去长安打探消息,最终信了这则消息。

公元前179年,周勃、陈平等一众老臣夺回大权,拥立刘恒为帝,即为汉文帝,薄氏则是被尊为“皇太后”。

汉文帝上位后,尊周勃为右丞相,赏赐黄金、食邑,刘邦曾说周勃是安定刘家的人,看来没说错。

而他选择拥立刘恒,自然除了防止吕氏一族复起以外,更重要的是有一个人在他的身后---薄姬。

而后来刘恒治下的汉朝,也证明了周勃的眼光没错,刘恒是个有雄才大略的帝王,其母亲薄姬更是拯救大汉的人。

如果没有薄姬的教导,刘恒绝不会凭空就长得这么好,更不会有后边的汉朝盛世。

后来,深谙帝王之心的周勃,便请辞了丞相的位置,但不到一年,又被刘恒召回,派去了封国。

来到封国的周勃,总是恐惧自己会被诛杀,常年身披铠甲,以至于有人上书,说周勃意图造反,刘恒将此事交给廷尉探查,廷尉又将此事交给长安处理。

一来二去的,周勃在狱中吃尽了苦头,好在最后关头,薄姬出面救下了他,当时薄姬指着刘恒说:“周勃当初身挂皇帝给的印玺,手握北军,不在那时候谋反,如今身居一个小县城,反倒要谋反吗?”

一番话,说的刘恒面子里子都挂不住,连忙向母亲赔罪,说:“狱吏刚刚查清楚了,马上放他出狱”,最终周勃无罪释放,汉文帝也让他回到了封国。

薄姬此举大义,因为不仅救了周勃,还间接救下了她后来的孙子汉景帝刘启。

要知道,“七国之乱”的时候,可是周勃的儿子周亚夫带兵平叛,拯救了大汉,使得韩“文景之治”得以延续。

如此,周勃说她拯救了汉朝,一点都没说错。

“文景之治”背后的两个女人

既然提到了“文景之治”,就不得不说这场盛世背后的两个推动者。

首先便是薄姬,她不争不抢的性格保护了她们母子一辈子,也决定了她们自身的命运,而后才有了刘恒登基称帝的大好日子。

如果她当初没有选择收敛锋芒,或许刘邦死后,吕后第一个要解决的便是她了,事实证明,在多年的谨小慎微下,她培养了一个好儿子、好帝王。

汉文帝登基后,便大赦天下,把连坐法、肉刑等全部废除,推行休养生息和轻徭薄赋的政策,促进了经济的发展,百姓的生活也逐渐富足。

而汉文帝作为帝王,仍旧保留了之前的好习惯,他全部的衣服都是用黑色的厚帛做的,不加纹饰,连最宠爱的慎夫人,屋中的帐帷都是素面的。

公元前157年,汉文帝病重,临终立下遗嘱,送葬的时候不许动用车马,不准陈列兵仗,连送葬人带的白布孝带都不得超过三寸......

而且,还下令在国丧期间,官府不能禁止老百姓正常的社交活动,结婚、祭祀、饮酒吃肉都可。

总之,怎么便民就怎么来,汉文帝在位23年,这二十多年他竭力关心百姓疾苦,轻徭薄赋,才治下了这盛世,史称“文景之治”。

其实,除了薄姬以外,还有一个女人也为“文景之治”的延续出了一份力,她就是汉文帝刘恒之后---窦皇后。

据记载,吕后当政的时候,窦女是以良家子的身份被选入宫中,后来在阴差阳错中成为了代王的女人。

代王刘恒对她极尽宠爱,先后生下一女一子,其子刘启,便是后来的汉景帝。

其实,当初刘恒有一个王后的,先后为他生过四个儿子,只不过都因为各种缘故去世,代王后也病逝。

后来,在刘恒立太子的时候,大臣们纷纷举荐刘启,而刘启即位后,也延续了“文景之治”。

刘启能有如此才干,大多也是因为其母窦皇后的教导,窦皇后虽然出身寒门,但是她聪明伶俐,在代王身边学到了不少知识,对朝政大事也颇有见解。

因此,说“文景之治”的成功延续有窦皇后的一份功劳是应该的,如果不是她的敦敦教导,刘启也不能成长为一个出色的帝王,自然也就延续不了大汉朝的辉煌。

薄太后和窦皇后,她们都是皇帝背后的女人,无论是什么身份,她们都在历史的进程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。

所以说,在记住“文景之治”的时候,也请记住她们。

结语

纵观历史,像吕后、戚夫人这样费尽心思往上爬的人,最后都没有得到好的下场,反而是像薄姬这样“不争不抢”的人,却稳稳的活到了最后,得到了她们处心积虑争取的一切。

也许,她们的一生在史书上只是寥寥几句,但真正有心的人,一眼就能看出她们才是人生赢家。

足可见,有时候不争也是一种智慧,就像水一样,水给万物生机,但它从不争抢什么,做人也当如此,不与人争才是人生的智慧所在。

参考资料:薄太后的一生足够传奇--光明网

“文景之治”后面的两个女人---周树山美股杠杆



栏目分类
相关资讯